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
晶圆制造中的大马士革工艺(又称镶嵌工艺)与铝制程工艺在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和技术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核心区别源于铜与铝的材料特性差异以及由此衍生的制造方法革新。以下是系统性对比分析:
铝制程工艺:
采用铝(Al)作为互连材料,其电阻率较高(约2.65μΩ·cm),在先进制程中面临以下瓶颈:
电迁移效应:高电流密度下铝原子易迁移,导致导线断裂或短路。
RC延迟增加:随着线宽缩小至0.18μm以下,铝的电阻率限制信号传输速度。
大马士革工艺:
以铜(Cu)为核心材料,电阻率更低(约1.67μΩ·cm),优势包括:
电导率提升40%,显著降低互连层电阻和功耗。
抗电迁移能力增强,可靠性提高10-100倍。
💡 关键突破:铜无法通过干法刻蚀(因缺乏易挥发的副产物),因此催生了“先镶嵌后抛光”的逆向工艺。
沉积铝层:在整个晶圆表面沉积铝薄膜。
光刻与刻蚀:通过光刻定义图形,干法刻蚀去除多余铝,形成导线。
介质填充:沉积二氧化硅(SiO₂)等介质层并抛光。
介质层刻蚀:先在低k介质层上刻蚀出导线沟槽和通孔(Dual Damascene技术)。
阻挡层与种子层:沉积钽/氮化钽(Ta/TaN)阻挡层防止铜扩散,再镀铜种子层。
电镀铜与抛光:电镀填充铜,最后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去除多余铜,实现平坦化。
⚠️ 难点:铜易扩散至硅中,必须依赖阻挡层隔离;低k介质(如掺氟SiO₂)需协同降低寄生电容。
铝制程的局限:
仅适用于0.18μm以上制程,难以满足28nm以下节点需求。
多层布线复杂度高,良率受限。
大马士革工艺的优势:
兼容先进制程:支持28nm至3nm节点,通过双重镶嵌(Dual Damascene)实现高密度互连。
3D集成基础:为2.5D/3D封装(如混合键合)提供微米级布线精度。
效率提升:通孔与沟槽同步刻蚀减少工序(如自对准技术)。
铝制程:基本退出先进逻辑芯片制造,仅用于部分存储器或模拟器件。
大马士革工艺:成为7nm以下制程主流,并向钴/钌等新材料拓展以进一步提升性能。
协同创新:与极高深宽比刻蚀(60:1)结合,推动3D NAND堆叠层数突破200层。
大马士革工艺以材料革命(铜替代铝) 和流程颠覆(镶嵌式制造) 解决了传统铝互连的物理瓶颈,成为先进制程的基石。其核心价值在于:
✅ 通过铜的高导电性降低功耗;
✅ 利用CMP实现纳米级平坦化;
✅ 支撑低k介质集成以抑制寄生效应。
未来,随着钴、钌等新型互连材料的探索,大马士革工艺将继续引领半导体微缩进程。
合明科技芯片清洗剂选择:
水基清洗的工艺和设备配置选择对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选定,就会作为一个长期的使用和运行方式。水基清洗剂必须满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艺流程。
污染物有多种,可归纳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污染物接触到环境中的湿气,通电后发生电化学迁移,形成树枝状结构体,造成低电阻通路,破坏了电路板功能。非离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绝缘层,在PCB板表层下生长枝晶。除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污染物,还有粒状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内的浮点、灰尘、尘埃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焊点质量降低、焊接时焊点拉尖、产生气孔、短路等等多种不良现象。
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备受关注的呢?助焊剂或锡膏普遍应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中,它们主要由溶剂、润湿剂、树脂、缓蚀剂和活化剂等多种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热改性生成物,这些物质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据主导,从产品失效情况来而言,焊后残余物是影响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离子型残留物易引起电迁移使绝缘电阻下降,松香树脂残留物易吸附灰尘或杂质引发接触电阻增大,严重者导致开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才能保障电路板的质量。
合明科技研发的水基清洗剂配合合适的清洗工艺能为芯片封装前提供洁净的界面条件。
合明科技运用自身原创的产品技术,满足芯片封装工艺制程清洗的高难度技术要求,打破国外厂商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为芯片封装材料全面国产自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推荐使用合明科技水基清洗剂产品。